2023年以來,清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有力推動清城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況
(一)抓黨建嚴落實,自身建設逐步增強
一是自覺強化理論武裝,夯實政治思想根基。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開展會前學習50余次;堅持抓好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組織開展集中研討20次。二是黨建引領聚合力,品牌創建促提升。成功打造工信黨建品牌,榮獲清城區“五星黨支部”榮譽稱號;積極開展“先鋒講堂+主題黨日”活動,召開支部主題黨日活動12次,業務骨干開展培訓4次,聯合區統計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暨業務培訓1次;做實做優走訪慰問和送學上門“組合拳”,為退休老黨員送學上門、結對幫學5次;實現“黨建+企服”理念,到“兩新”掛鉤聯系點協助解決5家企業共13個問題。三是強化意識形態引領,筑牢黨風廉政防線。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定期研判、聽取意識形態領域工作情況,主要領導召開黨組會議專題部署意識形態工作2次,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意識形態工作1次,分管領導嚴格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各領域意識形態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班子成員按照“一崗雙責”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和分管責任,積極開展日常廉政談話19人次,開展任前談話9人次。四是狠抓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工信,組織全體干部職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法律法規12次,并將法治建設納入干部獎懲、晉升、調整職務職級的重要參考。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印發行政規范性文件3份。在清城區政府信息公開平臺發布工作動態、政策解讀等共91余次,做到在陽光下正確履行職能。全面提升政務信息服務決策水平,政務信息獲得國務院領導批示2篇、省領導批示1篇。
(二)穩增長強經濟,經濟運行平穩向好
一是“周調度+旬分析+月統計+季通報”工作機制,助力企業駛入發展“快車道”。主動加強與統計、電力、稅務等部門的橫向聯系,加強對規模工業增加值等主要工業指標的監測和分析。2023小升規企業共12家。二是重點企業“掛點聯系”制,助力企業實現新突破。建立區四套班子領導掛點聯系企業制度,及時對有產值下滑苗頭的企業進行預警,幫助企業穩產達產。成功培育江西銅業(清遠)有限公司成為我區首家產值突破百億的非集團企業。三是強化統籌分類施策,推動工業企業匹配度提升。推動25家企業提檔升級,D類企業減少至11家;納入評價企業的畝均產值、畝產增加值、單位能耗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8.85%、2.15%和2%,有效推動全區工業企業經濟效能指標逐步提升。
(三)抓培育促創新,產業升級提速向好
一是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完善創新平臺布局。2023年,全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1家,省級孵化機構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家,省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中心31家,市級工程中心42家。二是加快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重點支持有色金屬業、鋼鐵業等重點產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廣東東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獲得國家工信部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成為清遠市首家獲得此殊榮的企業;清遠忠信世紀電子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獲得綠色工廠稱號。三是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加大。培育壯大大型骨干企業,以“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為突破口,分層次按階段壯大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目前,我區廣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1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4家,共有6家企業成功通過清遠市上市后備企業認定。四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指導13個市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申請結題驗收;清遠大北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第二參與者參與的“提高仔豬腸道健康的營養調控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簡一陶瓷的“大理石瓷磚密縫鋪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與應用研究”獲“創新清遠”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個項目獲得二等獎,1個項目獲得科技成果推廣獎。
(四)強招商抓項目,產業轉移注入新動能
2023年市對區的招商考核中,我區在各縣區中位列第一。加強“以商招商”,推進“紡織八條”政策紅利落實。利用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天安智谷·進興產業園、中星·廣清智谷等高標準廠房專業化招商優勢,大力吸引中小企業投資。積極宣傳“紡織八條”政策,已向10家企業發放紡織服裝搬遷補貼共計50萬元。加強產業規劃,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同步發展。引入了廣州市糧食食品產業園、遠泉中澳空中絲綢之路項目等10億元以上項目;新北江二期、卓肽項目與新北江制藥、藍寶制藥項目形成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白廟儲能、興海儲能、北控儲能等項目形成了較大的獨立儲能產業規模。盤活土地資源,加強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推動村級工業園區改造,重點對龍塘鎮、石角鎮村級工業園進行摸排,推動龍塘鎮華強工業園動工改造,引進德隆汽車零部件等項目落地村集體土地,盤活土地超100畝;實施產業園區專項債項目,2023年度獲得1.9億元國家資金,投入到產業集聚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完成支付進度100%,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積極發展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打造產教融合新高地。加快清遠互聯網+創新產業園建設,著力打造華南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省職教城產教融合示范基地。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清遠分港、中國電子商會南方數字服務產業基地已落戶園區,引入了抖音、百度、華為、伯誠、西門子、北京軟通等數字經濟頭部企業。
(五)惠企業優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一是推動“拿地即開工”進入2.0時代。全面鋪開工業類項目“拿地即開工”模式,將“拿地即開工”列入招商引資前置工作,融入意向項目洽談全流程,推動形成“企業主動申請、政府全力保障”的常態化“拿地即開工”服務流程。2023年8月,清遠清城區白廟地塊200MW/4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拿地即開工”,創造了交地10小時內辦理開工所需的“五證”齊發的審批記錄。二是“聯席+聯系”模式,開拓服務企業新局面。召開清城區重點企業、重點推進項目聯席會議、制定《清遠市清城區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度》,進一步密切高效地聯系服務企業,為企業紓困解難。2023年,走訪企業約279家次,解決企業用地、用能、配套、審批等問題29個,取得積極成效。開發打造清城區營商聯席服務平臺,拓寬渠道收集問題,完善企業訴求收集方式,各職能部門參與其中,縮短問題解決時效。清城區營商聯席服務平臺已于10月24日上線,目前共上線服務企業207家,涵蓋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商貿重點企業及重點招商項目。同時已為每家上線企業配置了一名首席服務官,一對一開展平臺使用指導,現共有43名首席服務官參與實施掛點服務。三是緊盯惠企政策落實,獎補金額再創新高。廣泛宣傳惠企政策,引導企業自主申報,為企業爭資爭項提供全方位指導、服務。協助企業項目獲得2023年省、市、區科技計劃項目立項,共獲得資金665萬元;協助企業獲得穩外貿資金逾366萬元,惠及企業10家。組織廣東金發科技、宏威陶瓷等5家企業獲得省級獎勵資金共計5726.75萬元;指導21家大型商超、汽車企業、餐飲企業申請2023年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合計115.55萬元。
(六)多舉措提品質,消費活力不斷激發
一是全力拓展消費新場景,持續開展促消費活動。積極推薦萬達廣場、壹悅城、城市廣場參與申報第四批省級示范特色商圈;依托清遠市“風土清遠 生態消費”主題促消費活動,發動19家企業參加汽車展銷會,吸引了超過3萬人流,合計完成訂單177臺,總消費金額超2035萬元;開展限上納統企業扶優扶強促消費活動,共發放9303張消費券,核銷達到5662張,拉動消費超9000萬。二是探索“夜間經濟”新模式。主動對接順盈時代廣場、萬達廣場、壹悅城、保利廣場等大型商場舉辦夜間經濟活動56場,有效拉動我區社消零總額增長。三是緊盯上限納統和產銷分離工作。編制《清遠市清城區2023年加快推進產銷分離和上限納統工作實施方案》,開展企業走訪摸底,推動達到限上標準的企業及時入庫,引導開展產銷分離工作,成功推動89家新增限上商業企業納統,成功推動廣東灃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廣東新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清遠市中溢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產銷分離工作。四是充分推動廣東“粵消費·粵精彩”消費券活動,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消費券活動,全力提振消費市場。2023年,我區成功申報消費券的企業有43家,在短期內帶動消費回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七)促兩穩強電商,打造經濟發展新常態
一是外貿穩中向好勢頭延續。2023年,清城區進出口總額創歷史新高,首次突破200億,達224.17億元,重點跟蹤服務江銅出口從深加工結轉轉變直接出口事宜,2023年,江銅為清城區外貿帶來帶來約39億元的增量;探索建立外貿新增量項目名單,挖掘約8億外貿增量;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加工貿易博覽會、粵澳名優商品展覽會等展會30余家次,開拓國際市場。落實穩外貿各項政策。二是扎實穩固外資基本盤。加強對重點外資企業的服務,做好挖潛促增工作。實際利用外資已完成出資約4.39億元,已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切實做好外商投資信息報告監督檢查工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穩外資提供有力支撐。三是探索電商“政策扶持+平臺搭建+人才培養”新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額達5.7億元,同比增長約25%,以四大數字經濟園區為載體,引入抖音等龍頭電商企業及AI數字人前沿技術,有效推動電商產業集聚,建立2個電商人才孵化實訓基地,培育跨境電商人才超200人;成功舉辦第四屆清城區電商節暨電商人才節,線上線下總銷售額超6800萬元,直播間觀看量合計超2400萬人次。
(八)抓實數字建設,信息發展再出新成效
一是推進信息基礎建設。積極引導運營商加大無線網絡建設力度,持續優化城市地區網線網絡深度覆蓋,2023年,累計建成5G基站1805個。二是推動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宣傳“上云上平臺”的相關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動冠星陶瓷與浪潮云洲合作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工業裝備數字產業鏈升級示范應用項目入選2023年度中國互聯網企業創新發展十大經典案例。配合市工信局開展2023年“專家進百企 服務數字化”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專題調研工作,對全市服裝紡織、制鞋、精細化工、電子元件、汽車零配件5個制造業細分行業101家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專題調研工作,累計推動實現數字化轉型企業76家。三是推進城鄉通信管線整治工作。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開展通信纜線整治,已完成1361個問題點位整治。同時,抓好圩鎮、行政村地區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全區96條行政村中,已完成95條行政村通信線路(廣播電視線路)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九)重監管筑防線,安全基礎不斷夯實
一是細化措施壓實責任,強化排查落實整改。修訂《清城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安全生產工作實施方案》,與15家重點商貿企業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共檢查大型商場超市、汽車銷售企業176家次,發現54個安全隱患問題,已指導督促企業全部完成整改;檢查轄區內再生資源回收經營店71次,問題發現27個,其中6家移交屬地辦理,剩余問題已督促企業整改完成;檢查化工企業共12家次,出動24人次,派發消防安全資料40余份;二是牢記安全發展底線,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共排查89家汽車、商超和再生資源企業,拆除了2個防盜網、治理違規停放充電電動車1起;推進管線整治任務,今年我區管線整治工作任務285個點位,目前已完成285個,完成率100%;做好工業企業貨運源頭治超工作,今年1-12月,我局共出動檢查人員67人次、出動檢查車輛25車次、檢查重點源頭單位91家次。
二、存在問題
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我區仍有部分擬建、在建項目周邊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盡管已經通過加強專項債投入等方式分階段協調解決轄區內市政配套不足問題,保障好項目動工、投產的必備要素,但仍有較大提升和改善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以黨建為統領,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持續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市區關于意識形態、依法治區、安全生產等工作的決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嚴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宣傳紀律,緊扣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全面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強化運行監測,抓好工業發展穩增長
一是強化運行監測。在全區規上工業企業中篩選出產值大、拉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及“鏈主企業”,建立區四套班子領導掛點聯系企業制度,第一時間走訪了解、協調解決企業碰到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企業穩產達產。
二是抓好項目建設進度。緊盯已備案未入統的工業投資項目,強化跟蹤監測,加快推動項目入統并加快投資進度。重點推動雄星新材料年產6.3萬噸PVC壓延膜改擴建項目、隆達鋁業年產10萬噸汽車輕量化綠色合金材料項目等51個新項目動工,以及白廟地塊200MW/400MWh獨立儲能電站項目等81個存量項目投資進度。
三是推動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發展。建立“小升規培育庫”,定期調整培育庫,全力推動“小升規”工作有序開展。重點推動西都(廣東)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勵泰(清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上規模發展。
四是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利用科技賦能,通過技術改造推動陶瓷、有色金屬、鋼鐵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提升改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組織轄區內工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
五是推動優質企業增資擴產。2024年重點推動清遠市鈦美鋁業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汽車輕量化零部件)建設項目、清遠市財源五金鑄造有限公司PC鋼棒特優鋼技術改造項目等10個增資擴產項目建成投產,形成新增長點。
(三)推進項目招引,構建招商引資新格局
完善清城區“大招商”工作機制,制定清城區招商引資工作方案,充分調動清城區招商項目準入評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積極性,發揮對全區招商引資工作協調力度。加強招商宣傳推介力度,進一步加強“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充分發揮“招商大使”和本地優質企業帶動作用,擴大招商面。推進村級工業園改造試點工作,以石角鎮、龍塘鎮作為先行啟動區,加快盤活村土地資源,推動龍塘鎮華強工業園建設、招商,力促平川清遠跨境電商基地項目落戶,推進鎮村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好產業項目資金保障工作,推動專項債資金投入工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工業集聚區道路工程及場地平整等配套建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著力打造華南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省職教城產教融合示范基地。
(四)激發消費活力,強化挖潛推進“社消零”
積極開展企業深調研,研判石油、汽車、商超、中西藥、家電等重點行業發展趨勢。持續開展促消費活動。繼續配合市商務局開展各項促消費活動;鼓勵、指導大型商場舉辦展銷市集、餐飲美食、演藝娛樂、文創活動等夜間經濟主題活動。繼續推進大型商業綜合體升級改造和投產工作。
(五)激發發展潛能,推動外貿進出口增長
一是穩存量。重點跟蹤服務江西銅業(清遠)有限公司,穩定江銅外貿態勢。二是拓增量。一方面,抓好“萬畝千億級”制造業大平臺建設機遇。在清遠設立跨境智慧物流倉庫與廣清紡織服裝產業相結合,依托跨境電商平臺,吸引紡織服裝電商企業,推動清遠品牌出海。另一方面,持續實施重點外經貿企業一對一聯系服務制度。助力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支持企業通過“出口+內銷”雙向市場渠道及參加廣交會、粵澳名優商品展、東博會、進博會等綜合性展會和“粵貿全球”線上線下展會拓展國內國際市場融合。三是緊盯外貿系列政策落地落實,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
(六)積極培育利用,推動外資利用穩質升
一是持續跟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及入資情況,做好挖潛促增工作。做好政策宣傳和幫扶措施落實,用足用好國家、省、市促進企業發展的惠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發掘企業增資擴產潛力,通過服務促發展。
二是加大外資招引力度,多渠道儲備外資存量項目。重點跟進中鑫物流項目、廣東隆達鋁業有限公司和忠信光伏增資擴產項目。
(七)整合各方資源,推動電商經濟強發展
一是推動政校園企四方有機結合。整合資源,盤活清遠市互聯網+創新產業園等園區電商活力,開展系列電商活動,營造電商發展氛圍。
二是推動產業聚集。圍繞螞蟻數字經濟園打造跨境電商集聚區,圍繞清遠互聯網+創新產業園打造電商人才孵化集聚區,圍繞廣清紡織服裝產業園電商基地打造電商直播集聚區。發揮清關中心平臺作用,吸引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商企業落戶城區。力爭2024年建成一個市級跨境電商產業園。
三是加大電商招引力度。加強與清遠市互聯網+創新產業園、中大、廣清紡織產業園電商基地等園區對接,大力引進MCN機構和頭部網紅,推動清城區電商發展。
(八)主動靠前服務,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
一是持續發揮營商聯席服務平臺功能。充分發揮及運用平臺功能,并結合首席服務官制度,繼續實施掛點聯系企業,開展平臺使用指導及訴求收集,實現線上線下同時發力,為企紓困,更好地服務于我區重點企業;暢通平臺運作,加強與各鎮街和職能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的專業服務官溝通,提高平臺工單回復時效和訴求解決質量;同時加大后續宣傳,擴大平臺影響力。
二是落實重點項目、重點推進項目聯席會議及“回頭看”制度。充分發揮清城區重點企業、重點推進項目聯席會議制度,繼續開展清城區重點企業、重點推進項目聯席會議及“回頭看”走訪調研考察工作,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三是完善首席服務官制度并推進企業服務站前置。聚焦服務對象、分配原則、組織架構、首席服務官工作職責及工作流程,不斷完善首席服務官制度,充分發揮各級首席服務官的主觀能動性,及時了解掌握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和堵點,并為企業尋找問題解決方案,形成閉環,確保企業反饋問題事事有回應,打通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開展企業服務站前置試點工作,在清遠互聯網+創新產業園內設置清城區企業服務站,共同推進互聯網+創新產業園的建設,打造省職教城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和華南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協助各分園區開展招商工作。
四是不斷推進工業類項目“拿地即開工”改革。不斷優化再造審批流程,統籌推進產業落地集成式改革,深入推動農騰等項目“拿地即開工”,聯動各職能部門參與解決項目在落地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指標、設計、審批、環評、能評等問題,推動產業項目在清城早開工、早建設、早投產。
(九)強化科技賦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是做好科技企業潛力挖掘工作。圍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省重點實驗室和市級以上工程中心等創建標準,全面挖掘我區科技企業潛力,聯合鎮街做好服務和申報工作,提高我區企業科技含量。
二是落實工業專業鎮申報工作。加強與市科技局對接,聯合源潭鎮做好工業專業鎮申報工作,爭取成功通過申報。
三是積極推進“百千萬工程”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充分利用省級大專項、市級等科技項目資金,指導、督促特派員項目團隊提供科技指導服務,確保項目成功結題并取得實效。
四是用好用全科技惠企政策支持企業發展。落實科技創新惠企政策,用好省“大專項”以及市級、區級專項資金,加強與清遠市高企協會、華南大學清遠研究院等科技服務機構的溝通合作,鼓勵轄區內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力促R&D費用投入實現穩步增長。
(十)加強通信建設,持續抓基礎筑牢底座
一是加快推動清城區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結合我區實際,進一步加大數字化轉型的政策宣貫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以走訪企業現場深入調研方式,引導制造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服務商供需精準對接,讓數字化轉型政策走入企業。力爭實現清城區規上工業數字化轉型累計達到100家。
二是繼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基站建設力度,協調各電信運營企業、鐵塔公司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力爭推動重點鎮、村實現5G網絡良好覆蓋。2024年計劃建成5G基站累計2000個。
三是做好管線整治工作。結合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和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導各鎮(街)制定轄區管線整治方案,督促各管線權屬單位開展管線整治和日常管理,通過區、鎮、社區(村委)三級部門聯動,線上反饋和現場實地協調相結合,研商各點位的具體整治方案,解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各類問題。